陳正哲:天外有天:娛樂都市之最、技術設計之最


天外有天:娛樂都市之最、技術設計之最
陳正哲·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·閱讀時間:2 分鐘



台中柳川西路近樂舞台的老宅。門前椰子樹是二二八與黃克立的另個故事。

小時後大部分的記憶就是跟父母回台中,回到柳川西路旁的木造老家,據父親回憶是在中央書局張星建親戚的介紹下,阿公向作家張深切購入的。當時印象深刻的是上二樓的木造樓梯好陡,幾乎是全身趴在樓梯上一路匍匐摸著木踏板攀爬上去;另一是亭仔腳好高好寬大,衝來跑去看遍鄰居百態也眺望對岸與柳樹風情。
一次,沿著亭仔腳跑離家遠了,慢慢看見前方一堆人在聚集進出,湊過去看熱鬧發現好像是甚麼表演還是放映散場。一股好奇與人群反方向往裡面鑽,頓時,入眼的驚奇讓我呆了半晌,是生平第一個奇幻大空間體驗。這風景太有魔力了,隨便坐下,四處張望到熙攘的人群退出才跟著離開。這很大一團漂亮木頭的感覺,至今還一直凝結在腦海。
後來才知道,唉啊我的老天鵝呀,那個竟然就是樂舞台。而我唯一看過的那眼,竟也就是最後一眼。(~跪求樂舞台室內照片~)





越長大就越少跟父母回台中,越來越不熟了,後來對台中的印象就是娛樂業最厲害的地方,像是最大規模的卡拉OK及KTV、MTV、最奢華的金錢豹之類的。後來又懂了,這些看似很威的表面東西,當時都出現在待開發的重劃區,原來是一時的養地。重劃區越劃越厲害,舊市區也就被吸得更乾更萎縮。前幾年每回到不熟的台中,就想去看看中區再生基地 DRF Goodot Village的狀況,才發現舊市區內也是一堆早已奄奄一息的舊有娛樂事業空間。
都市的本性就近娛樂,用娛樂事業來發展城市經濟也是生猛無比,娛樂建設當然也可以賦予城市特色、形成城市文化。這一點,台中一直都是全島第一。





讀讀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幫大家翻出來的台灣新民報,眼淚都要掉下來。八十幾年前吳子瑜就想要用天下第一的劇場來振興南台中,對他來說劇場事小,重點在後面:待劇場峻成後,將再計畫周圍興建新式店鋪,以劇場為中央,留下廣場,周圍建築店鋪兩環,內環店前向內,外環店前向外,而裏面相接,以避汙物之惹目。
一整個就是街區整體規劃的迷你都市計畫概念,以天外天為核心形成都市娛樂帶,來帶動後站整體之發展。同時還考慮財務計畫,提供5年償還之低利貸款,以進行周圍84間店鋪的招商。
台灣各都市的前後站差異眾所皆知,台南的後站發展靠的是成大,而台中後站當時靠的,就是天外天;其實,未來也可以是的!





1935,後站的天外天即將竣工,旁側空地待興建商業店鋪。






以天外天為中核之巷道規劃與街廓區劃

小時候看一眼樂舞台就被迷倒了,哪知道天外有天,一下子更精彩的就來了。鋼骨、RC、SC的構造技術;音、光、換氣的設備技術,齋藤辰次郎在民間開業的第一個大案子,就使出渾身解數。報上明載:乃為全島中堪誇之大劇場,建築法及諸設備,皆亦全島中所未有的,屋頂乃取圓形二重壁式,音響絕無!...設計,乃取歐美和東洋折衷之最新式,不但外觀之美麗,而內容亦周全,且設以二重壁式之鐵筋混凝土墻,耐震耐火,加之絕無音響,自信冠絕現在島內...
特別是雙環全RC壁+SC柱+RC樑所構成之耐震結構系統、正圓頂超大空間鋼桁架屋頂結構的技術,在30年代台灣能有這樣的建築,不要說民間了,官方建築也沒有任何一棟能超越它。
30年代的台灣,沒有幾間建築事務所,台北的十二甲建築事務所、福田建築事務所、古川建築事務所、ヒジリヤ出張所(玉置)、台中的齋藤辰次郎建築事務所等等。而其最大的共同特徵就是:在官方或半官半民營繕組織待過後,獨立出來開業。上述的古川長市、玉置玉彥、齋藤等都是如此。齋藤打著建築設計施行監督的名號,是技術本位的事務所,在拋開官方體系束縛後,於民間建築上更大膽、創新地發揮結構上的設計,將土木橋梁常用的Pratt truss,神來之筆地變形應用於建築屋頂上,而大放異彩。




10 @約1.8m = 18m






上中下三圖感謝Cheng How同學熬夜幫忙!





L型鋼+內拼接板+腹材,彼此間以鉚釘接合。








民間的活力本來就勝官方,保存事業更是如此,透過全民共筆,近年的文資審議已經呈現網軍比文資單位、文資委員更了解文資的狀態。

但天外有天,總還是有難以突破的黑箱;長期以來大家前仆後繼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正是為求打破這九重天的魔咒。


張貼留言

Copyright © 天外天劇場Tengaiten Theater 資料庫. Designed by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